王培民教授团队在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发表最新研究成果

发布者:金迪发布时间:2021-12-06浏览次数:615

近日,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(江苏省中医院)王培民教授科研团队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在线发表最新研究成果。

关节疼痛和僵硬是膝骨关节炎(KOA)两大临床症状,痛觉敏化与滑膜纤维化是其缠绵难愈的重要原因。动物实验中,感觉神经萌发是否参与痛觉敏化的研究尚未达成共识,可能与动物模型的选择有关;而痛觉敏化与滑膜纤维化间的相关性亦缺乏客观证据支持。

据此,该该研究聚焦于常用的三种KOA模型在感觉神经支配方面的差异性,以明确何种造模方法更适用于KOA疼痛的基础研究;此外,KOA滑膜纤维化程度和痛觉敏化的相关性也得到探讨。

研究表明:

(1)造模14天后,与前交叉韧带离断术(ACLT)、碘乙酸关节腔注射(MIA)相较,半月板失稳术(DMM)构建的KOA模型在滑膜组织中出现更多的I型胶原沉积,CD31阳性区域增加,纤维化相关VEGFTGF-β表达上调,机械痛敏和冷痛敏的变化在DMM模型中最为典型,机械痛阈值与冷痛阈值均与I型胶原阳性率呈负相关。

(2)造模14天,DMM模型滑膜组织中感觉神经支配密度增加,感觉神经标记物CGRP、伤害性感受器TRPV1、疼痛介质NGF和感觉神经萌发标记物Netrin1上调,CGRPNetrin1共定位,提示感觉神经萌发的存在。上述病理变化在造模后第28天同样可以观察到,但以ACLT模型更为典型。

(3)三组模型的背根神经节组织(DRG)中,只有CGRPNGF的表达水平在KOA造模14天存在差异性,以DMM表达水平最高。疼痛敏化在滑膜层面与DRG层面的差异性有进一步研究价值。

上述研究为KOA疼痛相关动物模型的选择、关节疼痛与僵硬的相关性提供了基础研究的客观证据,也为KOA疼痛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思路。